Sunday 10 August 2008

快樂何尋

從一九八一年開始,美國政府就資助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,持續進行全球價值觀調查,向逾卅五萬人問兩個問題:(一)「總的來說,你覺得自己非常快樂,相當快樂,不大快樂,還是毫不快樂?」(二)「你對目前的生活有多滿意?」

廿六年來,全球人類普遍都較前快樂,丹麥是去年最快樂的國家,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,最多百萬富翁的產地,排行卻落後至六十三位,低於不少處於貧窮狀況的亞非洲國家。

有關如何活得快樂的研究與專論,已成為當世顯學,快莫非正反映出快樂已成為一,快樂一詞更與眾多的祝福語掛種稀有而難得的生存條件,必須刻意去打造追尋,不能垂手可得?

北歐國家經濟資源足,人口稀少,近年發展令舉世觸目,但快樂並非簡單地與財富劃上等號,正如EQ作者丹尼爾高曼就「成功」一詞引發的思考,怎樣去釐定「快樂」的定義,才是核心所在,否則一切討論,皆如捕風。

常人總將財富、權力、事業、愛情、安逸、讚賞、出眾⋯⋯作為快樂的目標去追求,但外在的條件有大多的變數,當人把希望寄託在外在的世界,忽略內心的需要,是本末倒置的思考。

要改變世界實在太難,可以主宰的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與態度,快樂,正是智者們認同最合適的詮釋世界的方法。

苦難,是與快樂對立的名詞,比快樂來得更實在與貼近,苦難決不可能帶來快樂,但經歷苦難,面對苦難,卻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態度,以致破執一些牢固的思想,接觸到真正的世界,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。

快樂,並非單純指心情好,興緻高,更不一定與身處的條件因素有關,它是一種存在心靈深處的本質,在生活不同環節中細味到人生的滋味,不管甜酸苦辣,都能向內產生正面與愉悅的感覺,向外煥發悲憫與分享的力量,一切都源於一種自由的抉擇,香港人不快樂,因為我們常被迫地活在無形的社會枷鎖中,單向、勢利、自我。

(Extracted from Vision Voice Vol. 66)

No comments: